导航菜单>新闻动态

温馨提示:三伏期间,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为广大职工提供三伏贴服务

广大职工朋友:

      7月11日入伏首日,三伏贴开贴。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外治门诊去年进行“三伏贴”试用后,部分职工反映效果不错。今年科室改良了传统三伏贴配方,在中药房的支持下,三伏期间面向全体职工,开放“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有需要的职工三伏期间均可至门诊二楼中医科15诊室咨询就诊。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外治门诊:外治医师许楠;外治护士:吉晶。

 

三伏贴小知识:与君三伏月 温阳三伏贴

      入伏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正式开始。虽然每年的三伏日期并不一致,但仍有律可循。历史上有关于“三伏”择日的明确记录,唐代《初学记》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至今三伏日期的推算仍延续这种法则。至于为何将最热的时间称为“伏”,唐代《史记正义》中可窥见一丝缘由 :“伏者,隐伏以避盛暑”。也许是古人通过历法推算出一年中最潮湿闷热时间段后以“伏”命名做出避暑警示。

      伏天是最炎热的时节,从传统医学角度,可以理解为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的时段,利用这一时间段的阳气,可以对寒邪为主的疾病做出最有力的防护,这就是为什么《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季,温度本就高过秋冬,人在高温环境中,自然会寻求寒凉以避温热。若是健康人,避暑避热自然没什么问题。但若是过于贪凉,或是本身体内就有寒邪或者寒性疾病,春夏之季所受的寒凉会成为秋冬时节的隐患,更可能加重寒性疾病在秋冬时节的发作程度。因此,在人体阳气最旺的三伏期间注重养护阳气,就是在为三伏后的秋冬时期阳气衰减做充足储备,而为秋冬储备的阳气越多自然越不容易被寒气所伤。这不仅是中医 “治未病”思想,也是“冬病夏治”的最早理论渊源。 

      由此可见,三伏时节除了正常规避暑热,阳虚人群或本身有寒性疾病且在秋冬季节呈明显加重的人群,均需要注重固护阳气。此时不得不提到,祖国传统医学在三伏时间段的特殊治疗技术——三伏贴。三伏贴隶属于古代天灸疗法,关于天灸疗法最早记载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即用旱莲草外敷治疟。明清时期名医张璐在其所著《张氏医通》中记载了采用白芥子散贴敷背部腧穴防治肺系疾患的方法。原文如下:“冷哮灸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后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该法是现代防治肺系疾病三伏贴的原型。而对于为何在背部选穴,清代中医外治专著《理瀹骈文》 中可得到答案:“五脏之系成于背,脏腑十二官皆在背,其穴并可入邪,故脏腑病皆可治背。 ”这也是现代三伏贴多在背部取穴的理论依据之一。

      由于三伏贴操作简便、适应症广,成为了广为接受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根据前文所说三伏贴并非适合所有人群。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有明确了三伏贴的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是反复发作冬季为重作为临床特点的,中医辨证为寒症的其他疾病。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疾病是否为寒性,对于三伏贴的使用理应持谨慎态度,因为热性疾病使用温阳的三伏贴大概率会加重原有病情,在使用前需要执业中医师首先进行病性判断再做是否贴敷三伏贴的决定。此外,传统三伏贴药物多属通经走窜之物,如“川芎、麝香、细辛“等,孕产妇当避免使用。而含有“白芥子”的三伏贴,因白芥子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能造成起泡溃烂,皮肤破损、局部有瘢痕、过敏体质者当谨慎使用。虽然在古籍上有皮肤刺激性药物的贴敷“起泡”、“瘢痕”的记录,甚至可以作为治疗有效的判断,但现代往往让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在三伏贴的制备工艺上应做出适当改良。

报名服务平台

产品名称 品牌
制造商 联系方式
销售商 联系方式
销售人员 联系方式
邮箱
规格型号
配置清单
主要功能
技术指标描述
价格范围
备注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