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科普

年年体检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难道是做了“假体检”?

      在中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得到公认的是,中国的癌症患者确诊时七成以上已经是中晚期。其中有人年年体检正常,却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部分吃瓜群众坐不住了,难道我们日常做的是“假体检”?
      真相如何,请听听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怎么说。
      1、年年体检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晚期,难道都是做了“假体检”?
      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黄新恩副主任表示,体检不在于查的有多勤,关键在于查的对不对。如果你体检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一直监测数据良好,并不能表示你没有患肿瘤。防癌体检和常规体检有很多不同之处,防癌体检应该更有针对性。他举例说,以我国死亡率第一的肺癌为例,部分地区体检肺癌还在使用X光片,可X光片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不高。因为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膈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难发现,有时也容易当作肺部慢性炎症治疗。黄新恩认为,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生都知道,肺癌筛查应使用低剂量螺旋CT。在省肿瘤医院,每两年为40岁以上的职工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体检,体检中发现有癌前病变,也有恶性肿瘤早期。因为发现的早,治愈率大大提高了。
      2、防癌体检是不是越贵越好?
      有些土豪朋友问,做了“假体检”一定是因为要省钱,才没去大医院。我不怕花钱,就做最贵的体检套餐,先整个PET/CT,全身磁共振,总之什么贵做什么,这下应该能查出早期筛查出癌症了吧。黄主任说,体检也并非越贵越好,PET/CT目前不适合推荐作为肿瘤筛查,PET/CT也不能检出所有的肿瘤。刚才说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才300多元,筛查肺癌的效果很好;又如乳腺癌,有经验的医生触诊,B超+钼靶,都是经济安全又实用的早期诊断方法。
      3、有没有“万能”的防癌体检套餐?
      体检者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希望能做一个“万能”的防癌体检套餐,把所有的肿瘤都查出来。
      黄主任介绍,目前还没有这样防癌体检套餐。做癌症体检,最重要的是针对性。哪些人需要做?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胃癌,食管癌,筛查时要做胃镜;肠癌筛查,要做肠镜;乳腺癌最好通过乳腺触诊+超声+钼靶;肝癌做AFP+B超则更科学。
      此外,体检者还可以根据家庭史及个人生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比如,抽烟比较多的人,对吸烟导致的相关肿瘤如肺部,口腔,食管等相关的癌种,都要注意监测;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检查时可采取常规的B超+肝功能+肿瘤标志物AFP,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高危人群则要做相关肿瘤的筛查。如果一直生活在鼻咽癌,食管癌等癌种高发的地区,体检时注意重点筛查鼻咽癌和消化道肿瘤;黄主任举例说,有些癌症有家族史。 2013年著名影星安吉丽娜·茱莉接受了双侧乳腺切除手术,因其母亲患乳腺癌去世,她本人有50%以上的风险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她做手术切除乳房是为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不过黄新恩认为,一般来说,一个人血缘亲属中有人得肠癌或乳腺癌,她就可能是肠癌或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但是他不建议大家主动去做预防性切除手术,而针对相关肿瘤做定期的防癌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4、“滴血验癌”到底有多神?
      去年有媒体报道,某地成功研制出“滴血验癌”的方法,患者只要抽几滴血,就能测出是否患了肿瘤。对此,黄主任表示,通过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做肿瘤基因检测来诊断实体瘤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概率能够查到肿瘤,但远没有实体肿瘤标本病理学检查来的精准。它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脱落的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破碎后释放的染色体碎片或蛋白质,来诊断或指导靶向治疗。在不同的癌症分期中,癌细胞的数量往往有质的差别。目前有三种肿瘤标志物与癌症的相关性较高,AFP升高与原发性肝癌;PSA与前列腺癌;CEA与大肠癌。而更多的时候,肿瘤标志物检测,只是辅助诊断或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是有限的。肿瘤标志物高不能说明一定患了肿瘤,而需要动态观察,如果一种标志物持续升高,才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同样,肿瘤标志物不高,也不能排除罹患恶性肿瘤。体检者完全依靠抽血来检测是否患癌,是不全面的。
      肿瘤的预防和诊断知识比较复杂,黄主任建议,体检者可以到肿瘤专科医院或正规医院的肿瘤科,详细说明自己的相关情况,根据医生的建议为自己量身订做一个防癌体检套餐;由于临床经验丰富,专科的医生也更容易从体检的报告中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