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科普

“癌中之王”最偏爱哪些人?

胰腺癌发病率不高,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6%,属于“小众癌症”。但它死亡率高,得病者“凶多吉少”,大多在一年内死亡,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张弘炜提示,胰腺癌的发生与某些肿瘤相关因素关系密切,更“偏爱”具有这类特性的人群。

 

“癌中之王”有这些特点

 

一是难发现,因为缺少特异性的症状,早期中期胰腺癌很难发现,约七成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二是难治疗,胰腺周边很多重要脏器及血管,手术难度很大,出血风险高,且多数患者确诊迟,手术切除率低于20%;胰腺癌对放疗、化疗不敏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收效甚微。三是预后差,胰腺癌进展迅速,生存期很短,我国癌症平均五年生存率达到40%,但胰腺癌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6% 。死亡率占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7位,占全球男性新发癌症死亡率4.5%,全球女性新发癌症死亡率4.9%。


 

“癌中之王”最偏爱哪类人?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但它的发生与某些因素密切相关,更偏爱这一类人。

 

爱抽烟酗酒

吸烟不仅易患肺癌,也与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牢固相关;长期饮酒,易形成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胰腺癌三部曲。研究证实,有胰腺炎病史者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7.2 倍。戒烟限酒,可以降低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爱致癌物

经常暴露于致癌物(如β-萘胺联苯胺、杀虫剂、石棉)等,增加罹患胰腺癌风险。生活中做好防范,尽量不要长期暴露于致癌环境中。

 

有遗传倾向

研究发现存在胰腺癌易感基因,如BRCA1/2、CDKN2A等致病或可能致病的胚系突变;最主要的是BRCA1/2、CDKN2A这两个基因突变的胰腺癌患者,子女也应去检查这两个基因。基因突变者患胰腺癌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患癌风险高,1个一级亲属患胰腺癌,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4.6 倍,2个一级亲属患病时风险增加约6.4倍。张弘炜建议,对于有基因突变,或家族性胰腺癌的筛查,应从40岁开始进行每年1次的筛查,或比家族中最早出现胰腺癌的患者年龄提前10年。如有异常,应改为每3月1次筛查。

 

“喜欢”糖尿病

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大概在3.9—6.1mmol/L,空腹血糖每升高0.56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15-20%的胰腺癌病人有新发糖尿病,6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者,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短期出现血糖较大波动且难以控制者,都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中老年人,一方面要坚持低糖饮食,另一方面要注意体重及血糖的波动。

 

“偏爱”胖子

与肥胖有关的生活习惯,都易导致胰腺癌的发生,如喜欢高脂饮食,少食粗纤维;爱“躺平”不爱“运动”,爱脑力劳动怕体力劳动等等,均增加胰腺癌患癌风险。专家建议,应管住嘴,迈开腿,合理控制体重。少吃高脂、高油食物,多吃蔬菜、粗粮。积极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不仅减少癌症的发生,还可能控制癌症的进展。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钟情”老年人

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集中发好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全球胰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

 

这些胰腺癌的“预警信号”,要重视
 

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仅为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或消化不良、腹泻等,经常会被误诊;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血糖突然明显升高;剧烈腰背部疼痛不适等。年龄大于50岁,持续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一种,经治疗无缓解,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外周血查c199、C125和 CEA等肿瘤标志物,上腹部薄层增强CT、磁共振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