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科普

【心理健康】肿瘤患者心理支持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31日 点击数量:6410次

      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原因。当被诊断为癌症时,很多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坍塌了。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每日身处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也会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活动现场,肿瘤专业医生、护士、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和探讨如何提升心理健康。

      他们是肿瘤患者,是需要被关爱的人群

      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病人中,90%左右都是恶性肿瘤病人,在诊断初期,他们的内心难以接受,甚至会伴随着愤怒情绪,确诊后会因选择哪家医院、哪个专家、哪种治疗方案而充满困惑。另外,肿瘤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且痛苦的过程,很多人又会因化疗导致脱发、胃肠道反应等种种痛苦而紧张、焦虑。护理部主任孟爱凤告诉记者,该院对收治的病人会进行心理痛苦筛查和评估,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心理痛苦检出率达到20%-30%,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焦虑、恐惧等心理。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6%—42%的癌症患者会出现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往往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25%—45%的癌症患者在不同的病程和疗程发生抑郁,焦虑性障碍患病率大约10%—30%。

       孟爱凤告诉记者,其曾经接触过的一名癌症病患,因术后接受不了身体、工作等面临的改变,最终选择了轻生。乳腺外科护士长程芳工作多年,接触了很多患病后有了严重焦虑情绪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大大影响了疾病的康复效果。”

      妇瘤科主任医师戴志琴近日遇到的一名病患,今年刚刚32岁就被诊断出了卵巢肿瘤,诊断之初,病人家属一再要求向病人隐瞒病情,但前几天家属与医生谈话时,全被患者听到了,她当场就晕倒在了诊室门口,醒来后在医生办公室嚎啕大哭,“好在经过几天的调整,病人慢慢接受了现实,能够积极的去配合医生的治疗。”

      她们是医生护士,是“心理专家”

      在戴志琴看来,对于肿瘤患者,家属没必要刻意隐瞒病情,而应该如实告知,然后为其进行心理建设,“心理是癌症治疗的第一大关,如果患者没有良好的心理建设,容易导致癌症转移甚至复发。”为了帮助患者战胜心理、情绪上的“疾患”,省肿瘤医院很早就成立了由医生、护士共同组成的心理学组,每个科室都有一名网络成员,负责本病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工作。护士们均要学习叙事护理知识,将其运用于日常与患者的沟通中,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完成治疗,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身心康复。心理学组还面向患者群体开通了心灵关怀热线,及时帮助患者及家属疏导心理问题。

      肿瘤内科护士翟莉颖是心理学组核心成员之一。她每天有空就会陪患者聊天,哪怕去问候一下,“对病人而言,医护的一句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关注’到了,因疾病而产生恐惧、焦虑情绪的她们需要这样的关注。”翟莉颖说,对于一名晚期肿瘤患者,不仅其自身痛苦,家属也十分痛苦。去年10月,一位晚期癌症患者曾向她求助要求实施“安乐死”,“当时她出现了腹水、呼吸困难等症状,非常痛苦,情绪非常糟糕,一心想求死,我就告诉她,对于任何不适症状,我们都会帮着想办法一一对症治疗……”翟莉颖说,患者临走的当天晚上一直要求护士抱着她,当天值班的护士就真的整整抱了一夜。比这位母亲更痛苦的是27岁的儿子以及患者的妹妹,他们一直坐在医院的楼梯间大哭,她和同事又轮流上阵帮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他们是医护人员,也是需要被关爱的群体
      门诊科护士长金陶说,对于在肿瘤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病痛打交道,紧张繁忙的工作会产生较严重的职业压力;有时在与患者的相处过程中,也会产生朋友之间的感情,特别是治疗时间长的患者,处得像朋友一样,但最终还是走了,那时他们的心里也非常难受、煎熬。”相关调查显示,高达73.5%的医务人员处于不同程度的疲惫状态,7%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状态很糟。

      为了帮助医护人员减轻心理压力,医院心理学组每个月会组织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帮助医护人员解决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缓解大家的心理压力。医院每年都会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从事临床护理还是从事相关护理管理,让他们知晓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从而获得自己的职业认同;打造多个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和竞赛,让他们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还会通过点对点辅导帮助一些突遭家庭等变故的护士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