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新闻动态

交汇点:两个科室8小时手术,人机联手切除8CM“葫芦”肿瘤——3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近日,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6区,患者汤女士(化名)出院时家属送来了三面锦旗,感谢胸外科、头颈科、麻醉科三个科室专家联手,为她切除难治肿瘤,让她重获新生。
      此前,汤女士吃饭时感到难以下咽。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汤女士狭小的颈胸交界处,藏了一个葫芦形的巨大肿瘤,食管也被挤压变形。因为肿瘤位置特殊,多家医院均告知不能手术。经朋友介绍来到省肿瘤治疗。胸外科副主任李明、蒋明团队和头颈外科主任张园团队协作,联手达芬奇机器人,历时8小时成功将8公分的葫芦状肿瘤从患者颈部和胸腔内取出。
 
8CM肿瘤形似葫芦,跨越颈、胸两部位
      病理报告显示,汤女士体内的葫芦形肿瘤属于神经纤维瘤,大小为8×6×3.5厘米。通常神经纤维瘤多数呈良性进展,生长缓慢,很少发生恶变。但杨女士肿瘤位置处于咽喉要道,并且葫芦形的肿瘤一半位于颈部,另一半藏在胸腔深处,与周围重要的神经、动脉、静脉、支气管相连,情况不容乐观。
肿瘤侵犯气管、食管和周围多个重要血管
 
被肿瘤挤压、弯曲变形的气管
 
食管被肿瘤挤压变形

      切还是不切,这是困扰医生和家属的一个难题。选择切除,则需要承担高风险。由于肿瘤较大、位置危险,手术时无法避免损伤部分神经和小血管,稍有不慎,可能会致残甚至威胁生命。
      肿瘤把食管压成了一道线,气管和周围血管神经都受压。如果不做手术,解决不了进食的问题,呼吸也会越来越困难,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质量也会明显下降。医患沟通后,最终汤女士家属决定接受手术。
 
两科室协作,人机联手,上演8小时“拆弹”大戏
      术前CT显示,巨大的肿瘤盘踞在患者的颈部和胸部。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专家会诊,鉴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差,联合诊断后医生们达成共识,由胸外科和头颈科共同协作。颈部采用切开的方式取出肿瘤,但胸部段的肿瘤藏得很深,传统手术一般会采用开胸劈胸骨的治疗方式,但这会给患者胸部留下20-30cm的伤口,出血多、创伤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机器人手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患者的创伤,只需要在胸部打3-4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方便机械臂进入,就可以在胸腔内还原医生的双手。
      这场手术可以说是一场硬仗,半个胸外科的医生齐聚手术室,共同探讨切除方案。患者食管的形状原本是管状结构,但在肿瘤的压迫下变成了薄薄一片,牢牢包裹在肿瘤表面。此外,肿瘤周围还遍布着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时需要尽可能地减小损伤并剥离肿瘤。
      在机器人的协助下,李明主任敏锐地找到了肿瘤与食管之间的唯一缝隙,破解了肿瘤与组织“紧密相依”的难题,凭借着高超的技术,他严格控制好手术刀的深度和力度,尽力保护好周围重要组织和血管,成功将胸腔内的半截肿瘤取出。
      机器人拦腰切除胸部肿瘤后,头颈科张园主任开始上台负责切除患者颈部的肿瘤。切开颈部后,张园发现这半截肿瘤正狡猾地藏在气管后方,此处经常会侵犯双侧喉返神经、导致气管狭窄或侵犯引起声嘶甚至呼吸困难、侵犯食管影响进食。张主任仔细地分离、小心地操作,历时4小时完整地将“葫芦”肿瘤的上半部分大头从患者颈部取出,并耐心地修补好食管3-4cm长的破口。此肿瘤如果处理不好永久气管切开、食管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汤女士幸运的是右侧为喉不返神经,且张主任操作轻柔,减少了双侧喉返神经均牵拉损伤的后果,避免了严重的气管切开并发症,把损伤降到了最低。至此8个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
       8公分的葫芦状肿瘤被顺利取出,术前担心的并发症都没有出现。汤女士呼吸顺畅了,进食轻松了,人也精神了。 感动之余,一家人为医生送来了充满感激送来了三面锦旗。
 

报名服务平台

产品名称 品牌
制造商 联系方式
销售商 联系方式
销售人员 联系方式
邮箱
规格型号
配置清单
主要功能
技术指标描述
价格范围
备注
验证码 验证码